前言:巍巍雪峰山,滔滔溆水河,红色遗迹、红色基因、红色传统代代绵延和传承。这里曾是贺龙、肖克率领的红二、六军团长征驻扎和战斗过的地方,当年溆浦3000多男儿参加红军踏上了北上抗日之路,百岁老红军贺芳齐将军正是在这片红色热土参加红军的。7月2日,会计学院“燎原星火”队第一站来到了这里——穿岩山森林公园,开启“重走红军路”的党史学习实践活动。
追寻长征足迹:那桥、那路、那亭
上午8:00,团队成员统一红军着装,佩戴袖章,在红军桥前集合。走上桥面,晃荡的铁索桥、湍急的河流,不禁让我们感受到当时红军过桥的浩荡场面。走过红军桥,映入眼帘的一面吹着号角、举着党旗、冲锋向前的红军战士浮雕。红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步伐从这里疾步向前,“燎原星火”队的追寻之旅从这里开始。跟随道路两侧红旗的指引,我们沿着崎岖的山路,走在由青石块与砂土相间铺就而成的“红军路”上。
我们顺着“红军路”继续前行,来到了一段长约十米的红色廊亭前,走进廊亭,亭内记载了深子湖战斗和溆浦县城西郊战斗两则长征故事,让我们深入了解了87年前发生在这里的炮火喧天,更深刻感受到红军长征路途的艰辛。一条条长征在溆浦的行军路线,展示了红军为躲避国民党穷追围堵的智慧和勇气,用妙计与敌人周旋,用毅力突破重围,用决心趟出希望。
在工作人员的介绍下,我们了解到“红军桥”和“红军路”的修建由来。1935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二、六两个军团进入溆浦后,沿途宣传红军纪律,动员群众参加红军。当地群众在红军经过的地方修建了红军桥、红军亭,以此纪念那段红色的历史。
追思革命先烈:那人、那物、那想
进入“茶马古道陈列馆”馆内,队员们认真阅读里面记载的各个人物事迹:中国共产党唯一女性创始人向警予、心系人民的老红军贺芳齐、红二、六军团领导人任弼时、贺龙、王震、肖克、关向应等英雄人物。“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他们是国家的脊梁、民族的英雄。
作为中共唯一女创始人、中共第一位女中共委员,向警予被誉为“共产主义战士”“模范妇女领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仍呼喊着口号,高唱着国际歌,用生命和热血探索共产主义和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精神和信仰;心系人民老红军贺芳齐,战场上骁勇善战,政委时运筹帷幄,退休后无私奉献;红二、六军团领导人王震、肖克、关向应、任弼时、贺龙,一个个耳熟能详的人物,红军在他们的带领下在这儿从被迫抵御到主动反击,痛击国民党。
“文物看上去无形无色,却决定了我们社会从何处来,经哪里去。”走进陈列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红军的衣物、号角、草鞋等,缝缝补补的衣服、用草编织的鞋都让我们不禁感慨当年长征之路的艰辛。顺着古色古香的木板路继续前进,看到红军们战争时期自制的炮弹枪械、马灯、枷锁、电报等。一件件看似普通的文物背后,隐藏着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见证着红军一路走来大公无私、一心为民的初心,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坚如磐石的信仰信念。
看着馆内的人物事迹和文物,那段艰辛的革命历史一一浮现在我们眼前,革命先烈为了解放、为了百姓幸福作出的牺牲,我们永远铭记。作为大学生,我们应铭记革命历史,铭记革命先烈,接过先烈的接力棒,在青春的赛道上笃志力行,砥砺前行,跑出我们的最好成绩。
追忆红色故事:那事、那魂、那声
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来到宣讲大厅,贺芳齐将军的故事一点点浮现:一位没有进过学堂门的放牛娃,为看懂军事信息,家贫不识字的他边从军边学。在抗美援朝战斗中,他利用新学的办法,用重机枪连续击落美军3架轰炸机,保证了志愿军顺利通过清水江。在1955年,为掌握技术,他带领团队同苏联专家一人一翻译来强化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运用这个技术,他们在天津成功击落国民党侦察机。生活上,贺将军省吃俭用,清正廉洁,致力于公益事业,坚持原则,公私分明。
接着,讲解员向我们讲起了溆浦人家喻户晓的故事——深子湖水库建设。“大干浪头绘蓝图,军民大战深子湖。艰苦奋斗四个月,敢叫高峡变平湖。”千百年来,溆浦人民饱受洪涝干旱之苦,修建水库迫在眉睫,数万百姓集结起来。为抢抓大坝枢纽工程,整个工地红旗招展,人流涌动,夜晚灯火通明,修建完成了造福于世世代代的溆浦“三峡工程”,凝聚形成了“深子湖精神”,数万参与建设的家乡父老堪称当代“新愚公”。“深子湖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溆浦人。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永不叛党。”嘹亮的入党宣誓声在纪念广场久久萦绕,在指导老师的领誓下,队员们重温了入党誓词,虽有部分队员还不是党员,但受到红军英烈事迹的感召,他们自觉地与党员同志站在一起,宣读学习了入党誓词,从铿锵有力的誓词中感受到了为党为民的力量,感受到了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这是新时代大学生的心声——建功立业新时代。重走了红军长征路,学习了革命先烈的故事,感受了“深子湖精神”,重温了入党誓词,更加坚定了我们的理想信念,激励我们学好扎实的专业技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国家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通讯员:文/卢旭 刘南云 图/余星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