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精神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发布:2006-05-22来源:管理员
2006年3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看望参加全国两会的民盟民进联组委员时,提出了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思想。这个观点一经提出,便在全国各地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参加两会的代表们率先开展了热烈的讨论。3月11日,共青团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团组织认真学习、深入领会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教育部党组向全国各地教育部门和直属高校发出通知,要求教育系统深入开展贯彻胡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活动。中共中央组织部提出要把“八荣八耻”作为考核干部的标准。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对在全国范围内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进行了全面的部署。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提出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指导全国的纪律检查工作。我觉得,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的时代背景
理论是对实践的概括和升华,实践对理论有着强烈的需求。每一种思想、每一个重大理论观点的产生都必然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基础。胡总书记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看起来好像是在一个随意性的场合即兴提出来的。实际上,我认为这个观点的提出,是有长期的理论准备的,而且,提出的时机也是经过精心选择的。
1、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退出历史舞台,市场经济体制刚刚建立但还不是十分完善的时期提出来的。确切地说,我们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期阶段。西方学者诺兰指出:“每一种经济体制都有自己的道德基础,或至少有自己的道德含义”。这说明,道德与社会经济体制有非常紧密的联系,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发展,道德必然会上升,这一切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道德的进步又不是自发的,而是要靠我们努力地去推进的。在计划经济时代,我们所建立的道德价值观已经不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了,很多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道德价值观还远远没有建立起来,出现了道德价值观的缺位。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荣辱观,正好弥补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价值观的空缺。
2、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在我国物质文明建设取得重要成果,初步进入了小康社会,并且将要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提出来的。二十多年改革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决策,使我国的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了重要成果。从居民的人均收入来看,超过了人均1000美元的大关。古人说过:“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但是,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滞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如何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上,曾经先后出现了两种错误的观点:一是“对立论”,二是“自发论”。出现了邓小平同志所说的“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我们现在面临着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大使命,必须下大力抓好精神文明的建设,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3、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在我国当前社会风气出现一定程度的滑坡,社会公德普遍缺失的大环境下提出来的。我们在充分肯定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成就的同时,也要理性地看到,由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交通、通讯的发展,使地球变成一个“小小的村落”,由于东西方两种异质文化的交汇和融合,由于腐朽没落的享乐主义思想沉渣泛起,由于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有意识地进行渗透破坏,使我国的公共道德出现了严重的危机。有位学者写了一本书,叫《道德盲点》,列举了我国当前官德、商德、医德、师德等缺失的种种现象。3月24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批评社会上的荣耻颠倒现象,比如,不以荣为荣。热爱祖国被视为“假做作”,服务群众被视为“爱逞能”,崇尚科学被视为“没本事”,团结互助被视为“冒傻气”,诚实守信被视为“老古板”,遵纪守法被视为“不开窍”,艰苦奋斗被视为“老保守”。再比如,不以耻为耻。危害祖国成了“斗士”,背离人民成了“本事”,愚昧无知成了“时尚”,好逸恶劳成了“潇洒”,损人利己成了“能耐”,见利忘义成了“聪明”,违法乱纪成了“勇敢”,骄奢淫逸成了“荣耀”,如此等等。更有甚者,是非混淆,荣耻颠倒,以耻为荣,以荣为耻。使人触目惊心。总书记提出的荣辱观正是针对这些现象提出来的,也表明了党中央全面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重大决心。
二、在大学生中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西方著名哲学家康德说:世界上有两样东西使他敬畏,一是天上灿烂的星空,二是珍藏于心中的道德律令。我们要使道德律令珍藏于当代大学生的心中,就要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对大学生开展荣辱观的教育,应突出“三个重点”,做好“四个结合”:
三个重点:
第一个是突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时代性。根据目前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校园风气,把“八荣八耻”的要求融入到培养新时期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中去。
第二个是突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针对性。社会主义荣辱观应该结合大学生的实际,针对大学生中出现的不良的思想和不好的现象,有针对性地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和引导。
第三个是突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实践性。通过对学生党团和班集体等活动的开展和引导,深入把“八荣八耻”教育落到实处,开展各种形式多样、新颖的活动,突出社会主义荣辱观。
四个结合:
第一个结合是与大学生日常思想教育和日常的管理结合起来。通过我们相关的工作推进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参与,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各项任务,把“八荣八耻”荣辱观融入到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过程当中。把大学生的基础道德和文明修养与他们日常的行为养成结合起来,同时也要与大学生的日常管理结合起来。通过我们的管理,引导大学生自觉地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二个结合是与校园的实际建设相结合。在校园文化建设当中开展“八荣八耻”,这是优秀的校园文化。同时通过我们这项活动,为我们高等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第三个结合就是要与开展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大学生“三下乡”支援服务、专业学生的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等使我们大学生在实践当中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熏陶,认识得到深化。
第四个结合就是要与师德建设结合起来。因为教育和引导对于学生的影响是非常突出的。我们也应该从贯彻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角度出发,加强对我们高等学校教师队伍,辅导员队伍等等相关教育和引导。通过加强师德建设,更好地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同时使他们更加能够引导好学生自觉地去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做出表率和模范作用。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的时代背景
理论是对实践的概括和升华,实践对理论有着强烈的需求。每一种思想、每一个重大理论观点的产生都必然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基础。胡总书记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看起来好像是在一个随意性的场合即兴提出来的。实际上,我认为这个观点的提出,是有长期的理论准备的,而且,提出的时机也是经过精心选择的。
1、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退出历史舞台,市场经济体制刚刚建立但还不是十分完善的时期提出来的。确切地说,我们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期阶段。西方学者诺兰指出:“每一种经济体制都有自己的道德基础,或至少有自己的道德含义”。这说明,道德与社会经济体制有非常紧密的联系,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发展,道德必然会上升,这一切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道德的进步又不是自发的,而是要靠我们努力地去推进的。在计划经济时代,我们所建立的道德价值观已经不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了,很多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道德价值观还远远没有建立起来,出现了道德价值观的缺位。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荣辱观,正好弥补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价值观的空缺。
2、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在我国物质文明建设取得重要成果,初步进入了小康社会,并且将要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提出来的。二十多年改革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决策,使我国的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了重要成果。从居民的人均收入来看,超过了人均1000美元的大关。古人说过:“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但是,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滞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如何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上,曾经先后出现了两种错误的观点:一是“对立论”,二是“自发论”。出现了邓小平同志所说的“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我们现在面临着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大使命,必须下大力抓好精神文明的建设,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3、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在我国当前社会风气出现一定程度的滑坡,社会公德普遍缺失的大环境下提出来的。我们在充分肯定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成就的同时,也要理性地看到,由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交通、通讯的发展,使地球变成一个“小小的村落”,由于东西方两种异质文化的交汇和融合,由于腐朽没落的享乐主义思想沉渣泛起,由于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有意识地进行渗透破坏,使我国的公共道德出现了严重的危机。有位学者写了一本书,叫《道德盲点》,列举了我国当前官德、商德、医德、师德等缺失的种种现象。3月24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批评社会上的荣耻颠倒现象,比如,不以荣为荣。热爱祖国被视为“假做作”,服务群众被视为“爱逞能”,崇尚科学被视为“没本事”,团结互助被视为“冒傻气”,诚实守信被视为“老古板”,遵纪守法被视为“不开窍”,艰苦奋斗被视为“老保守”。再比如,不以耻为耻。危害祖国成了“斗士”,背离人民成了“本事”,愚昧无知成了“时尚”,好逸恶劳成了“潇洒”,损人利己成了“能耐”,见利忘义成了“聪明”,违法乱纪成了“勇敢”,骄奢淫逸成了“荣耀”,如此等等。更有甚者,是非混淆,荣耻颠倒,以耻为荣,以荣为耻。使人触目惊心。总书记提出的荣辱观正是针对这些现象提出来的,也表明了党中央全面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重大决心。
二、在大学生中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西方著名哲学家康德说:世界上有两样东西使他敬畏,一是天上灿烂的星空,二是珍藏于心中的道德律令。我们要使道德律令珍藏于当代大学生的心中,就要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对大学生开展荣辱观的教育,应突出“三个重点”,做好“四个结合”:
三个重点:
第一个是突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时代性。根据目前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校园风气,把“八荣八耻”的要求融入到培养新时期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中去。
第二个是突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针对性。社会主义荣辱观应该结合大学生的实际,针对大学生中出现的不良的思想和不好的现象,有针对性地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和引导。
第三个是突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实践性。通过对学生党团和班集体等活动的开展和引导,深入把“八荣八耻”教育落到实处,开展各种形式多样、新颖的活动,突出社会主义荣辱观。
四个结合:
第一个结合是与大学生日常思想教育和日常的管理结合起来。通过我们相关的工作推进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参与,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各项任务,把“八荣八耻”荣辱观融入到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过程当中。把大学生的基础道德和文明修养与他们日常的行为养成结合起来,同时也要与大学生的日常管理结合起来。通过我们的管理,引导大学生自觉地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二个结合是与校园的实际建设相结合。在校园文化建设当中开展“八荣八耻”,这是优秀的校园文化。同时通过我们这项活动,为我们高等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第三个结合就是要与开展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大学生“三下乡”支援服务、专业学生的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等使我们大学生在实践当中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熏陶,认识得到深化。
第四个结合就是要与师德建设结合起来。因为教育和引导对于学生的影响是非常突出的。我们也应该从贯彻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角度出发,加强对我们高等学校教师队伍,辅导员队伍等等相关教育和引导。通过加强师德建设,更好地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同时使他们更加能够引导好学生自觉地去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做出表率和模范作用。
- 上一篇:同学真情暖人间
- 下一篇:关于做好2006年职称工作的通知